营造让老年消费不“将就”的友好环境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老年用品市场不仅存在难买的问题,也存在“难卖”的问题,导致老年用品渗透率不高。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要从衣食住行等身边事上加强有效产品供给,以优质的老年用品调动社会消费意愿,让老人们不“将就”、能“讲究”。
除了保健品容易买到,衣食住行中经常是有钱难买“称心”,这是不少老年消费者在挑选日常用品时的共同感受。这不只反映出老年群体有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传统的“惜买”意识,也表明社会上存在着老年消费需求被忽视的不友好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年轻款式挑花眼,老年款式没得选”的尴尬并非个例。以穿戴为例,老年人希望鞋子能防滑、护脚,衣服穿脱更方便,但这样的鞋子、衣服往往在市面上不大容易买到。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银发经济总规模约5.4万亿元,占全球银发市场比重的5.56%;预计2024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8.6万亿元,2035年将达19.1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为27.8%,占GDP比重为9.6%。相对于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近五分之一的比例,以及银发经济在总消费和GDP中的占比,我国老年群体消费产品供应量不足已是不争的现实。不仅如此,在产品质量上和同类相比也存在“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情况。比如老年人常用的成人纸尿裤,对吸水层厚度、吸附效果、除臭等要求与婴幼儿纸尿裤的差别明显,还有企业减少吸水层厚度甚至以再生材料替代无菌材料。这种“看人下菜碟”的不友好消费环境亟须改变。
按照正常的判断,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渐趋深入,银发经济本该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发展潜力的朝阳性产业,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领域老年消费发展并不充分、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产品对老年群体的生理特征不贴近,相关产品缺乏对老年消费者功能性、便捷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特殊关照;消费渠道不畅,线下门店不足,导致不习惯“网购”的老人难以买到心仪产品;对老年用品生产企业的研发缺乏充分的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以至于一些地方和领域,涉老年用品和服务的抄袭、仿制和假冒现象突出。
我国《“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让老人群体远离“将就”步入“讲究”,拥有更高质量和更具舒适度的晚年生活,应当提高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精准度的优质老年用品供给,让老人们拥有更具多元化和更随心性的消费选择。这既需要“培土”,也需要“扶苗”,大力营造老年消费的友好型环境。国家层面可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培育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且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企业,并使之成长为龙头企业。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创新积极性,对市场违法行为进行有力惩戒。
为此,要针对涉老产品和服务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确保市场健康发展。要充分依托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等组织和单位,做好日常生活用品、辅助用品、康复用品等重点品类的功能普及和消费指引,激发老年消费“身边效应”。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针对特定老年群体开展老年用品消费试点,以示范效应带动老年群体安全消费、舒心消费。
热门文章排行
- 打造记忆家园!认知障碍专区焕新亮相!
- 品牌的故事——适老化产品专卖
- 未来养老市场规模超万亿,老龄产业迎来发展
- 民政局结合“三抓三促”专项行动要求
- 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细则落地
- 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就是“适趋势”
- 99%居家养老,政策调整迫在眉睫
- 北京养老服务网发177个机构200余个岗
- 万亿蓝海,家居企业如何应对适老化改造带来
- 适老化改造不是仅仅安几个扶手
最新资讯文章
- 70-90后养老困局何解?专家提出五大路
- 读懂“中国式”养老|探索全链条康养发展模
- 适老化改造热度攀升,家居行业加速布局新蓝
- 探访北京适老化改造样板间:政策引领下的银
- 内蒙古老年人口及养老情况现状!
- 国家认证的养老科技白名单出炉!这三大信号
- 智慧养老 温情青城:呼和浩特织密居家养老
- “养生”饮品风靡背后:是真健康还是伪噱头
- 民政部:全面建立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扩大养
- 中国平安发布居家养老“乐联体” 推出管家
- “幼转老”“老幼共养”,新的养老模式效果
- 广西13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
- 焦点访谈丨从“养老”到“享老” 探索多样
- 聚焦餐饮住宿、养老托育等八大领域 多举措
- 从托育到养老再到研究扩大免签范围 中国大
- 养老设计 | 高龄老人被酒店“拉黑”?酒
- 养老设计 |“家庭养老床位”智能化,还须
- 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五步守护退休品
- 酒店养老遭集体“拉黑”,需正视养老市场的
- 家庭养老床位 | 全区唯一!把养老院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