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心国际

全国加盟咨询热线:

13911813657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读懂“中国式”养老|探索全链条康养发展模式 养老产业融合需要多元主体参与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发表时间:2025-08-20 21:49:44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徐若萱 上海报道,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4.9%。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式,关于养老产业的探讨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近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国内高校首家老龄研究实体智库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出品的《“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指出,养老产业兼具福利性和市场性双重特征,需要构建“政府-国资国企-社会-企业”的多元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未来市场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养老模式、兼纳各类资源推动支付端和服务端的整合,促进各类养老相关服务机构的融合,进而形成我国养老行业全生命周期的良性闭环,为打造“中国式”养老服务生态链提供助力。

调动多元市场主体 打造养老服务新业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老年人需求结构逐渐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从偏重物质保障向追求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生活转型,对养老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报告》认为,养老产业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为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产品的需求、消弭老龄社会的特定社会经济问题而发展出的兼具公益性事业和专门性产业特征的新兴产业形态,因而兼具福利性和市场性。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对21世纪经济记者表示,“中国式”养老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机遇:第一,政策大力支持,凸显我国制度优势;第二,家庭传统积淀深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第三,失能、半失能人口规模扩大,医疗照护服务需求量攀升;第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智慧养老催生新型需求;第五,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各行各业有机融合,推动养老行业充分发展。

在此背景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和社会特征,养老产业需要构建“政府-国资国企-社会-企业”的多元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报告》中提到,养老产业最初往往被等价于养老机构,比如各地政府将建机构、增加床位作为政府投入的重点和工作考核的指标。随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理念逐渐从单一政策发展到注重综合政策体系构建,我国养老产业也从单一的机构评价体系,逐渐向多层次的产业生态不断发展。 

养老产业生态的上游由投资、金融、保险拉动,中游聚焦于实体建设(包括地产、服务、医疗等),下游则是支撑性产业,包括老年用品、旅游和教育等。


热门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