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确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可按人才引进落户,专家解读新政策
日前,北京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印发《北京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实施养老服务人才拴心留人工程,明确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符合条件的可按照人才引进政策办理落户或者享受积分落户加分。
《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前,对养老服务机构、企业负责人、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组织全员培训;培训1万名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人员。到2025年,全市建成3个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养老护理见习基地;在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和家庭从事专业照护服务的养老护理人员总数达到2.5万名;每家三星级以上养老服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者。
与冀蒙、中西部地区对口建立养老护理员劳动力输入对接机制
《行动计划》主要聚焦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增量扩容、提质增效、拴心留人“三大工程”,提出了12项重点工作任务。
在养老服务人才增量扩容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拓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途径。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主渠道作用,支持本市职业院校与京外职业院校合作,通过京外招生、对口合作等方式,为本市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定向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支持本市高等职业院校与京外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培养。
同时,扩大养老护理员来源渠道。鼓励各区、大型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主动与冀蒙、中西部地区对口建立养老护理员劳动力输入对接机制。2024年6月前,各区民政部门与冀蒙、中西部地区至少1个县级以上地区建立养老护理员劳动力输入对接关系。2025年底前,每区建立对接关系不少于3个。
《行动计划》还提出,加强家庭照护支持。将失能、残疾等老年人家庭照护人员培训和农村邻里互助员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由区民政局按照年度分配的培训名额,委托本市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各类职业院校、具备相应培训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失能、残疾等老年人家庭照护人员和农村邻里互助员培训时间不低于16学时。
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机构服务,开展本区养老护理员培训
《行动计划》明确实施养老服务人才提质增效工程,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支持职业院校与优质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共建合办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市民政局会同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遴选工作。
支持建设养老护理见习基地。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与京内外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建设职业院校学生见习基地。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实为本市见习单位的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可按照本市有关政策申报见习补贴。
并且,健全市、区分级分层培训体系。《行动计划》提出,本市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各类职业院校,以及具备相应培训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可承担本市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工作。市民政局负责每年组织举办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示范班。区民政局每年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机构服务方式,组织开展本区养老护理员培训,按照每人不高于900元标准给予培训支持,培训时间不低于60学时,所需经费由区级财政负担。
此外,开展养老护理职业技能比赛。市民政局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比赛并遴选国家级相关职业技能赛事参赛对象。
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符合条件的可按照人才引进政策办理落户
为了对养老服务人才拴心留人,《行动计划》提出,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引进及积分落户相关政策。
具体来看,对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或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举办的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决赛第1名的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或按照一定标准投资建设养老机构或投资运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居家照护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中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条件的可按照人才引进政策办理落户。对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或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举办的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决赛第2至10名的非京籍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可按照政策有关规定享受积分落户加分。
此外,开展首都“最美养老护理员”宣传活动。市民政局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首都“最美养老护理员”宣传活动,树立养老护理行业模范典型,向全社会大力宣扬敬老孝老优良传统美德,提升养老护理员社会认知度、认可度。
解读
养老产业专家黄石松:
改变对养老服务人员的传统观念,新政策是风向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会长黄石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动计划》提出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可按照人才引进政策办理落户或享受积分落户加分,实际上是落实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公平待遇,也是一个风向标,要改变养老服务就是“重、累、脏”的、“伺候人”的工作的传统观念,即新时代养老服务行业需要有更强专业性的养老服务人才,养老服务不是简单的把老人“养起来”,而是在完成生活照料的同时,更要促进老年人健康素养的提升,促进老年人的自我康复和功能发挥。
“养老人才紧缺是我国的现状,这既然是一个紧缺的职业,就应该和其他紧缺职业一样,比如现代制造业的蓝领工人,享受人才引进和积分落户的优待,这是一个公平待遇的问题。”黄石松说,随着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北京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突出。养老服务不仅包括基础的生活照料,还包括医疗照护。在医疗照护方面,康复护理、健康促进、精神慰藉和心理干预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合性,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养老服务人员不是大众眼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职业。
黄石松指出,养老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功能,养老护理人员也是老龄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职业。牛津大学、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对从2018年起未来10到15年365类工作被取代的概率进行预测,与养老服务相关的职业种类(社会服务工作者、福利专业人员、老年人看护、健康辅助专业人员)被替代的可能性均在5%以下。这也可以理解为,在AI时代,与人类感情交互越多的职业工种,被替代的可能性越低。所以,养老服务行业并不是“低端产业”,而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的必然要求,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完善甚至成为衡量营商环境好坏的重要考量。
“北京给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落户政策优待,对于实现老有所养是必需的,是恰逢其时的,这一政策也是对养老服务人员公平待遇的落实,是一个风向标,有助于厘清大众对养老服务行业的错误认知,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同。”黄石松表示。
热门文章排行
- 打造记忆家园!认知障碍专区焕新亮相!
- 品牌的故事——适老化产品专卖
- 未来养老市场规模超万亿,老龄产业迎来发展
- 民政局结合“三抓三促”专项行动要求
- 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细则落地
- 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就是“适趋势”
- 99%居家养老,政策调整迫在眉睫
- 北京养老服务网发177个机构200余个岗
- 万亿蓝海,家居企业如何应对适老化改造带来
- 适老化改造不是仅仅安几个扶手
最新资讯文章
- 70-90后养老困局何解?专家提出五大路
- 读懂“中国式”养老|探索全链条康养发展模
- 适老化改造热度攀升,家居行业加速布局新蓝
- 探访北京适老化改造样板间:政策引领下的银
- 内蒙古老年人口及养老情况现状!
- 国家认证的养老科技白名单出炉!这三大信号
- 智慧养老 温情青城:呼和浩特织密居家养老
- “养生”饮品风靡背后:是真健康还是伪噱头
- 民政部:全面建立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扩大养
- 中国平安发布居家养老“乐联体” 推出管家
- “幼转老”“老幼共养”,新的养老模式效果
- 广西13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
- 焦点访谈丨从“养老”到“享老” 探索多样
- 聚焦餐饮住宿、养老托育等八大领域 多举措
- 从托育到养老再到研究扩大免签范围 中国大
- 养老设计 | 高龄老人被酒店“拉黑”?酒
- 养老设计 |“家庭养老床位”智能化,还须
- 如何构建你的专属养老规划?五步守护退休品
- 酒店养老遭集体“拉黑”,需正视养老市场的
- 家庭养老床位 | 全区唯一!把养老院床